春節假期結束一周了,你開始準備復試了嗎
一般來說復試差額比例是1:1.2,不算很高,但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說,都是第一次參加復試,很多人都是被刷的不明不白,更增加了復試的神秘感和考研學子們的恐懼。
有言道,復試不過=白忙一年!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幫大家盤一盤,那些讓老師反感的行為,大家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哦~
“復試老師最反感的五種行為”
1
衣著不得體
不管平時是哪個圈的潮人,復試時務必穿著大方得體,行為舉止文雅有禮貌。不要還沒考試,印象分就扣完了。
另外,如果你報考的院校今年還是線上復試的話,一定也要正常穿衣和化妝,不要只化半邊臉,穿半邊衣服。
社死事小,因此扣分無緣上岸,事大?。?!
2
不懂裝懂,滿嘴跑火車
面試中遇到不懂的問題,千萬不要憑感覺胡謅。
比如在MPA復試中,導師問你:“有沒有讀過《突發事件管理》,怎么看待這本書的觀點?”
如果你明明沒讀過,卻以自己的角度強行對“突發事件管理”一通胡亂解讀,那你大概率是涼了。
因為坐在你面前的導師們都是學術大牛,蒙混過關是不可能的,只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自負、愛說空話、不會踏實做事的人。
3
照背簡歷自我介紹,全程機械背稿
簡歷是提前發給老師的,復試之前,老師們肯定看過。如果復試自我介紹就是簡單的把簡歷背一下,老師們直接看簡歷就好了,面試還有什么意義呢?
復試考察的重點是看你實際具備哪些綜合能力,而不是背誦能力。
整場面試如果全是生搬硬套背來的模板,老師會嚴重懷疑你連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都沒有,初試分再高,也只是個高分低能的應試機器罷了。
導師眼中的你
4
主觀意識太強,愛搶話
復試時,老師會問到很多問題,其中不乏你不喜歡的問題,或者你非常了解的問題。如果在老師提問或者說話時,頻繁插嘴說自己的觀點,甚至產生爭論,怒“懟”老師,那么你這次復試大概率又涼了。
這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,也是對老師不夠尊重,沒有老師愿意給這樣的學生高分。
5
過于幽默,態度輕佻
復試回答中適當幽默,可以緩和氣氛,緩解自己的緊張。
如果你平常就不是這種幽默的人,就不要為了幽默而幽默。

“復試時如何留個好印象”
那么復試中該怎么表現,才能讓導師有個好印象呢?
1
當你遇到不會的問題:
先表達這個知識點或問題是自己的盲區,然后嘗試著從幾個角度去分析一下,再問老師覺得這樣分析有什么問題,讓老師給出建議,同時禮貌地的反問老師,“老師,您覺得這個問題的正確理解是什么呢”。
這樣不僅能從容淡定的應對不懂的問題,還能表現出你謙虛好學的品質,而這種品質正是很多科研人缺少的東西。
2
當要回答自己的優點時:
回答2-3個優點,每一個優點都要用具體的例子和數據佐證。
可以說學習認真,本科期間獲得X次一等獎學金、X次三好學生,本科績點是幾點幾........
可以說你獲得XX大賽XX獎,也可以說你在XX期刊發表XX論文,但一定要事先準備好,說明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,參與了哪些過程,負責了哪些事情,最后取得了怎樣的成果,這才是老師想看到的。
千萬不要為了凸顯自己,滿嘴跑火車,編造壓根沒有的證書和資質。
3
當你想背模板但不想太生硬時:
自我介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展開,第一:談個人基本情況(家鄉、本科學校、專業、獲得證書等);第二:重點談和專業相關的科研經歷或社會實踐;第三:可談對本專業的理解或者研究生具體的規劃。
回答問題時可以采用總—分—總的模式,先說總觀點是什么,然后說分論點,分論點要用第一、第二、第三.....的方式表達,最后總結。
對于生僻的知識點,可以用“是什么-為什么-怎么樣”的邏輯去回答。不用背稿子,也能當場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。
總結下來就是16個字:認真備考,夯實專業,大方自信,謙遜有禮。
如果初試分數比較高,復試好好表現就是錦上添花;如果復試分數一般,那么一定要更認真充足地準備復試,因為這是你逆襲目標院校的唯一機會了。
趕快抓緊時間準備起來吧,別再東搞西搞啦